【育儿小知识】"春捂秋冻"不适合宝宝哦~秋季宝宝穿衣法则父母早知道!
秋季早晚温差大,孩子穿多少衣服?穿什么样的衣服?也成了家长与幼儿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,穿少了怕着凉,穿多了怕出汗,都会让孩子生病。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了一套宝宝穿衣法则!
宝宝秋季穿衣法则:
5个原则,3个不要!
近些日子的早晚已经可以感受到丝丝秋意了,小儿患病也日益增多,为了减少宝宝疾病的发生,掌握宝宝穿衣法则就很重要了。
俗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但不是让孩子冻着,而是遵循渐进的加衣服,否则穿太多衣服孩子稍微动一动就容易出汗,而外面的天气又比较凉爽时,就很容易受风邪侵袭而患上感冒,甚至发生肺炎等疾病。
注秋季宝宝穿衣原则
01小肚子要保护
秋季,宝宝很容易腹泻,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。给宝宝养成穿肚兜的习惯,护好小肚子,这样无论穿多穿少,肚子都不会露出来而着凉。
另外,还可以用大浴巾或者薄被按长形对折几层,盖在宝宝的腹部,把他的手脚露在外面,当宝宝睡着或者翻身时,不容易把浴巾或者薄被踢掉。
02穿衣宜少不宜多
小孩子的汗腺分泌十分旺盛,而他们又多喜欢活动。所以可以给孩子衣服穿的少一些,适合于他们好动及代谢旺盛的特点。这不仅不会冻着小孩,还可使他得到耐寒的锻炼,也会少患感冒。
03“三暖一凉”穿秋衣
查看宝宝穿衣是否合适,只要保证“三暖一凉”就可以,一是手暖、二是肚暖,三要足暖,四要头凉。
手暖:抚摩宝宝手心,如果是温热而无汗,证明穿衣是得当的。
肚暖: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,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,就会肚子痛,从而损伤脾胃功能、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,影响到正常的消化吸收,所以,“肚暖”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,睡觉时围上肚兜,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。
足暖: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,皮肤神经末梢丰富,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。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,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。
头凉: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,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,有1/3是由头部发散,如果头部捂得严严实实,反而不利于体热蒸发,特别是当孩子发烧时,更不可捂住头部。
04出门多带一件衣
入秋后的温度总是难以预料,昼夜的温差更是变化莫测。所以在出门的时候,妈妈需要多给孩子带一件衣服,以防天气突然转冷。
此外妈妈们还要注意出门回家后,不能看到孩子出汗就立刻脱外套。
秋天的天气常常是外面闷热而室内凉爽,而孩子适应温差能力还比较弱,还不能很快的适应室内的温度,这样就很容易着凉,导致感冒。
05加双袜子,足部暖
在夏天,不少宝宝都是光着脚走路。腿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,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,因此秋季别让宝宝再光着脚了。
婴儿脚部幼小,可以穿脚套;年龄大一点的宝宝,可以根据脚长选择袜子。
注幼儿穿衣三不要
1孩子不穿化纤衣
因为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,它会加重皮肤的干燥感,而且化纤衣服不透气。
2高领衣服也不穿
虽然高领衣可抵抗风寒,但容易引起颈部瘙痒或荨麻疹。
3敏感宝宝不沾毛
不要给皮肤过敏的孩子穿羽绒棉服:因为羽绒服会诱发皮疹和支气管痉挛。
倡导科学育儿,让宝宝健康快乐成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