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宝宝呱呱坠地起,长就为宝宝的“吃喝拉撒”操碎了心!几乎每个妈妈都会担心自孩子,营养跟不上别孩子,总显得有些“差距”。
的确,宝宝出生的前两年,自身的营养状况,对免疫力、智力和生长发育情况等,起着决定性作用。可在这个关键期,很多庭在喂养孩子的问题上,仍对些误区深信不疑。
所以今天小编觉得很有必要来盘点下那些长容易错信的喂养误区,来更正下各位粑粑麻麻们的“老”思想~只有真正的了解营养,才能帮助宝宝更好的摄取营养!
误区
越烂、越软的辅食越好消化
很多长都觉得宝宝还小,没有长出牙齿不能吃有颗粒的食物。于是,每餐都给宝宝喂又烂又软的辅食,认为这样吃宝宝才可以很好地吞咽下去。
宝宝辅食添加时间通常应该是在4~6个月龄时,逐步添加辅助食品的。但因婴儿个体差异,开始添加辅食并没有个严格时间规定。由于宝宝消化系统发育的特点,辅食添加需要遵循由少到多、由稀到浓、由单到多样的原则。不要味地给宝宝喂过烂与软的食物。
适当地让宝宝用牙齿或牙床练习磨碎食物,不仅可以让宝宝的面部和口腔肌肉更灵活,充分的咀嚼也有利于乳牙的发育。能让牙齿萌出更整齐,对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大有助益。
误区二
先吃辅食,辅食吃饱后再喂奶
很多新手爸妈容易犯的错误,就是搞混喂辅食与喂奶的顺序。
在给宝宝添辅食的初期阶段,应该先喂点奶让宝宝垫垫肚子,再给宝宝喂辅食。
因为宝宝饿的时候,只会用熟悉的方式填饱肚子,那就是喝奶,哪有耐心尝试口感新鲜的辅食呢?再加上吃辅食比喝奶麻烦多了,得用勺子勺勺地吃,刚开始尝试辅食的宝宝,不熟悉这种进食方式,就更加不愿意尝试。
记得下次先给孩子喝些奶,让他不那么饿,然后再让尝试吃辅食,效果会更好。
误区三
孩子年龄小,饭菜不能放油
脂肪是重要的热量来源,更是重要的营养物质。
像维生素 A、维生素 D 这样的脂溶性维生素,想要被孩子吸收就必须有脂肪的参与,吃油的重要性不可小觑。
添加辅食后的宝宝,若宝爸妈能按照每天个吃 1 个鸡蛋、50 g 肉禽鱼的搭配原则,摄入的脂肪是充足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不用给宝宝特意添加油。
但是如果孩子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,也就是蔬菜吃得比较多,那么辅食需要额外添加食用油,每天 5~10 g。
误区四
宝宝 8 个月之后才能吃肉
在宝宝吃辅食阶段,也并没有明确规定宝宝多大不能吃肉。
据《中 0~6 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》显示,6~24 月龄儿童贫血病率高,我 2 岁以内婴幼儿贫血率达到 31.1%。对于幼儿贫血率这么高,仅仅吃高铁米粉,并不能达到宝宝每日必需的铁含量。
在辅食添加初期就该坚持给宝宝添加肉,尤其是红肉。因为红肉中富含铁,可以大大降低宝宝患贫血病的概率。
在6~12 月龄段的宝宝,每天需要给宝宝补铁 10 mg,这相当于得吃 100~200 g 的高铁米粉 。
而我们建议每天给宝宝吃的米粉大约只有 25~30 g。及时给宝宝吃肉,才是保证营养的好方法。
误区五
米粥、米汤更有营养
很多长喜欢给宝宝们吃米汤、粥、稀饭这样的流质半流质食物,认为这种食物更好消化,也比纯米饭更营养。
其实,流质半流质食物的营养密度低。
虽然,这样吃更受孩子喜欢,咕嘟咕嘟的下子能吃个大半碗,但其实宝宝吃了那么多,没多少营养进肚,宝宝没多久就饿了。
很多长以为这样吃对宝宝的有很大的营养,但殊不知,这种营养密度低,给孩子摄入的营养值太少了。
误区六
孩子不吃蔬菜,吃补品补回来
有些孩子不爱吃蔬菜,长不以为然,想着吃其他的食物或者补品可以补回来。显然,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。
多数蔬菜中的维生素、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都是蔬菜本身的营养值,无其他的添加剂,属于纯天然的。
每个食物都有食物本身的营养值,补品是通过加工提炼的,只是对孩子缺什么补什么有用,用来代替蔬菜是没什么用的。虽然提取了许多纯天然的精华液,但也比不上蔬菜本身的营养。
如果宝宝不爱吃蔬菜,长要先做好榜样。生活中可以试着把蔬菜及肉蛋粮等做成馅、菜肉饼、丸子等。蔬菜是必须要吃的。从小就养成挑食的坏习惯,长大饮食会越来越不均衡。